百科全书全民编写 维客制造“免费的知识午餐”_广州网页设计
发布时间: 2007-06-11 00:00:00
俄国前总理叶利钦逝世第二天,维客词条“叶利钦”中就添加了他逝世的相关信息;北京奥运会火炬发布当天,“北京奥运会火炬”这一新词条就在维客中被建立,并有了详尽介绍。Web 2.0技术让网络百科全书有了传统百科无可比拟的速度。与编纂过程耗时15年、第一版和第二版出版间隔长达14年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相比,网络百科无疑更快、更新,但其与生俱来的缺陷也引发了人们的讨论。
“全民参与”的知识运动
网络与生俱来的平民气质,使得维客阶段,全民参与的特点表现得更加具体和彻底。维客汇聚了来自民间的各种声音,营造出一种拒绝特权的平等“知识场”或“信息场”。书写者们本着对真理的渴求,自觉奉献,自愿为其添砖加瓦。在这个公共空间里,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获取和贡献知识。有人因此把维客形容为知识的“大同世界”。
初开的百科就好像一块从未被人发现的大宝藏,一下子展现在世人面前,让每一个寻宝者都激动不已。天文、历史、地理、生物等等人们最熟悉的词条开始被人们疯狂的创建。每一个参与者都能把自己的口袋塞的满满的,抢在别人前面取得词条的首创权。因为词条一旦创建,创建者的ID就会被永远铭刻在词条页面上,这是最大的荣誉。在这种效应下,开放式百科全书受到了网友的广泛欢迎。以百度百科为例,在短短一年时间内,就汇集了75万词条,拥有几百万注册用户,总字数达到51650万。
网友Finalmin在百度百科发布不久后就积极投入到了百科的拓荒事业之中,她兴奋的描述道:那些日子,我像着了魔一样,在大脑中搜寻一切最有价值的词汇。在网吧上网时就一刻不停的创建,在宿舍的时候就天马行空的想还有什么珍贵词条被遗漏了,每当想起一个好词就马上输入手机里记下,攒得比较多了就马上去网吧。于是生活就在忙碌和兴奋中过去了。
“独乐乐,不如众乐乐”,正是众多理想主义者的存在,全球的网民可以围坐在显示器屏幕旁,共同享受他们精心烹制的知识盛宴。
永远的草稿和免费的午餐
在维客诞生之初,“维基百科之父”威尔士就预料到了“永远无法完成的草稿” 这一尴尬。他曾坦言:“维基百科永远不会完成。”因为一个条目可能被修改几十次,而且更可怕的是,它可能永远被修改下去。由于条目被设计成总是处在变动和可供编辑的状态之中,维客每天都在上演无休止的“编辑战”,热点词条被人改了又改。这种状态持续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词条质量的参差不齐,并最终可能伤害维客自身的权威性。
而前任《大不列颠百科全书》主编罗伯特·麦克亨利更直接对维客的权威性提出了质疑。他的质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:在一个开放自由的匿名社区里,必然存在恶意的破坏和捣乱者。不过这时,管理员和每个参与者都可以行使自己的权力,管理者也会很方便地从记录中恢复至最正确的页面。此外,维客的开放性也决定了能够有不同观点的碰撞和众人智慧的融合,真理最终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显现。
维客的目标是为地球上的每一个人提供自由免费的百科全书。虽然所有内容都由相关领域的热心志愿者撰写,无需支付稿酬,管理员也同样是志愿人士,但维客每年的运行费用还是一笔不小的开支。为了让这“免费的知识午餐”一直持续下去,网站管理者们不得不考虑资金筹集问题。
据悉,目前维客的盈利基础来自于它的内容,一些维客网站的经营者乐观地认为:传统互联网的盈利模式,包括广告,肯定可以生存发展的。然而,仅仅依靠广告不能担负起网站盈利的任务,有关研究人员认为维客可以和搜索引擎联系,提升其可用性。事实上,百度已先一步创立了自己的百科,而全球搜索引擎老大Google的一些词条定义,很多内容都来自于维基百科。或许今后维客作为知识类的搜索,可以和信息类搜索引擎结合,做成一个半商业化的模式,实现收费服务。
充足的资金后备支持,不仅有利于维客内容的建设,也有利于维客的可持续性发展。但是很显然,众多的维客们目前还没能找到固定的经济来源。商业运作与广告合作的模式,仍需进一步探讨。(记者 张牧涵)
什么是维客(知识链接)
维客的原名为wiki(也译为维基),据说WikiWiki一词来源于夏威夷语的“wee kee wee kee”,原意为“快点快点”。它其实是一种新技术,一种超文本系统。这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,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。也就是说,这是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。而参与创作的人,也被称为维客。
在维客页面上,每个人都可浏览、创建、更改文本,系统可以对不同版本内容进行有效控制管理,所有的修改记录都保存下来,不但可事后查验,也能追踪、回复至本来面目。这也就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方便地对共同的主题进行写作、修改、扩展或者探讨。同一维客网站的写作者自然构成了一个社群,维客系统为这个社群提供简单的交流工具。
维客的概念始于1995年,当时在PUCC(Purdue University Computing Center)工作的沃德·坎宁安(Ward Cunningham)建立了一个叫波特兰模式知识库(Portland Pattern Repository)的工具,其目的是方便社群的交流,他也因此提出了wiki这一概念。从1996年至2000年间,波特兰模式知识库得到不断的发展,维客的概念也得到丰富和传播,网上又出现了许多类似的网站和软件系统,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维基百科(Wikipedia)。维基百科是一个国际性的百科全书协作计划,与传统百科全书不同的地方,它力图通过大众的参与,创作一个包含人类所有知识领域的百科全书。它还是一部内容开放的百科全书,允许任何第三方不受限制地复制、修改及再发布材料的任何部分或全部。
[返回上一级]